朱金石 Zhu Jinshi
朱金石 Zhu Jinshi
1954 年生於中國北京
1986 至 2010 年旅居德國柏林與北京間
目前常駐中國北京
帶動中國前衛藝術發展「星星畫派」的靈魂人物,為中國抽象、裝置藝術的先驅。1973 至 1977 年師從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的李宗津教授。他的海外經歷尤其豐富,1988 年榮獲DAAD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駐柏林藝術家獎金,1994 年任職柏林工業大學建築系講師,以及 1998 年駐村於加拿大Banff中心。
朱金石早期多描繪風景、人物和靜物,並於 1980 年創作第一幅抽象畫。他並未被當時的政治環境牽制,受到周邁由陶染,顏料形式已偏厚重。1982 年於北京看到波士頓美術館展出的美國抽象畫,更激發他的“筆觸性” ;隔年,則嘗試研究、借鑿中國傳統畫家的大寫意繪畫和東方書法美學的特點,逐步發展成有別西方抽象藝術的中國抽象畫。1986 年移居柏林發展後,受約瑟夫·波伊斯、卡爾‧安德烈、馬里奧·梅爾茲等人的影響,開始裝置、行為、錄像藝術的實驗。但朱金石並未揚棄傳統,反而重新觀看中國文化,試圖詮釋自身對西方當代藝術和中國傳統美學的理解。他挖掘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媒材於當代藝術的可能性,如以竹子、宣紙或醬油創作,其作品自然反映不同文化背景的交融。2000 年回中國定居,為其藝術生涯的轉捩點。此時,他對藝術體制、當代藝術史、東西方哲學進行深層的思考,汲取先前裝置藝術的經驗,以厚實的油彩筆觸堆疊出近雕塑的「厚繪畫」形式,顛覆對顏料表現形式的既有認知。
富表現性的筆觸是朱金石獨特演繹色彩的方式。他不盲從的追隨西方抽象表現主義代表傑克森·波洛克那種偶然且自發性的直接創作手法;對細節的關注使他上色的過程中總是細膩的琢磨、控制顏料的動向。他的繪畫融入其創作裝置藝術的背景,藝術家依憑手感運用抹刀或顏料鏟等多元工具強而有力地層層按壓、堆疊、刮劃上色後,顏料凝聚交疊、游走為不定型形狀和曲線,而色塊褶皺起伏的層次密度使其抽象畫呈現生動具有立體雕塑深度的表層肌理。經由他的表現手法,除了突顯油彩輕亮鮮豔的飽滿特質,其順應媒材特性、進行重力實驗。由於顏料太過厚重,隨著時間和存放環境會自然生成一些痕跡,如未乾透的色塊向下滑落,而已風乾的表層則可能會有裂紋的產生。這些物理上的有形變動無形延展了畫作生命力,給予未來仍可能不斷變化的想像空間。
Works
Artist : | 朱金石 Zhu Jinshi |
Title : | 天意 Providence |
Year : | 2017 |
Material : | Oil on canvas |
Size : | 180 x 160 cm x 2 |
Photo © YANG ARTS |
Selected Solo Exhibitions
2020 | 《木.字》,合藝術中心,中國北京 |
2016 | 《Zhu Jinshi》,Blum & Poe,美國紐約 《避色》,Pearl Lam Galleries,中國香港 |
2015 | 《顏料的演繹》,中間美術館,中國北京 |
2012 | 《Zhu Jinshi》,Blum & Poe,美國洛杉磯 |
2010 | 《New Abstract》,Gallery 604,韓國釜山 |
1997 | 《Tao of Rice Paper》,溫哥華美術館,加拿大溫哥華 |
1990 | 《Fang》,DAAD,德國柏林 |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s
2021 | 《Mountains Carrying Suns》,Blum & Poe,日本東京 |
2020 | 《Uncommon Language》,溫哥華美術館,加拿大溫哥華 |
2019 | 《The Allure of Matter: Material Art from China》,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美國洛杉磯 |
2015 | 《28 Chinese》,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美國舊金山 |
1993 | 《China Avant-Garde》,柏林世界文化宮,德國柏林 |
1980 | 《第二屆星星畫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
1979 | 《第一屆星星畫展》,中國美術館外牆,中國北京 |
Biennials
2008 | 《亞洲方位》,第 3 屆南京三年展,中國南京 |
2006 | 《超設計》,第 6 屆上海雙年展,中國上海 |
2002 | 《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 – 2000)》,第 1 屆廣州三年展,中國廣州 |
1995 | 《Orientation》,第 4 屆伊斯坦堡雙年展,土耳其伊斯坦堡 |
Museum Collections
布魯克林美術館,美國紐約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美國舊金山
盧貝爾博物館,美國邁阿密
溫哥華美術館,加拿大溫哥華
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澳洲墨爾本
白兔美術館,澳洲雪梨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韓國首爾
M+博物館,中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