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泉大部分的作品命名都是「Untitled」,他期盼觀者可以跟隨自己的心,自行觀看、思考和感受,如同獲選參與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主題“Think with the Senses – Feel with the Mind. Art in the Present Tense”,意旨引領觀者重新面對藝術作品的本質。
加藤泉:「我一直思考的是如何能令繪畫變得有趣,變得更好。」
複合媒材人形的創作
加藤泉於2016年起運用拾得物(found objects)的概念,將香港工作室附近找到的花崗岩組裝、彩繪,並為人形雕塑進行首身異材質的搭配(如珊瑚和石頭、木頭和石頭等)。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藝術家陸續嘗試各種不同手法的「分隔」、「拼接」,例如在油彩畫布上以顏色分為上下兩個色塊,或在和紙上以刺繡手法拼合不同的區塊,並繪上人形,藝術家的拼貼人形逐步成熟,而2018年以布料拼貼所進行的大型立體人形創作,巧妙地融合上述異材質拾得物和拼貼人形概念,探索不同媒材拼接組合的有趣過程。
Izumi Kato
Untitled, 2019
Mixed media (pastel, acrylic paint, leather, embroidery, fabric, stone, metal)
202 x 68 cm
Untitled(2019)延續加藤泉過去幾年的人形藝術並有所創新,無論在配色、形狀線條、或異材質搭配上均十分豐富,遠觀就像一個直立在現代時空的古代精靈,反映藝術家獨特新穎的藝術語言。加藤泉往往會依憑直覺先選定材料,再尋覓能最佳展現該項媒材效果的繪畫工具和技法。這件作品主要媒材涵蓋布料、棉線、皮革、金屬扣環鍊條等人工素材,以及自然素材石頭,而顏料則運用粉彩和丙烯,以繪畫和刺繡拼貼併用的方式讓藝術家的彩繪和多種材料的特性彼此輝映。
Untitled(2019)
作品由三大塊布料縫合拼接而成,並運用許多細膩的手法處理。藝術家以手指代替畫筆,沾取顆粒細膩的粉彩,平滑的塗抹在布塊上,再以純粹簡約的線條和抽象圖案表現身體輪廓和各部位。加藤泉曾於訪談中提及:「作畫對我來說偏向腦力運動,每一次添加都要考慮,環環相扣。」在作品的色彩搭配上便可看出他的精心安排與韻律:正面以湛藍作為頭部和身軀的底色,並以明亮的黃色線條帶出臉部五官的深邃感,頭髮則有多彩的幾何圓圈作為裝飾;背面則選用寶藍、黃和紫等同樣高飽和用色帶出人物的生動感。
此外,不同素材的組合亦為這件作品增添獨特性,從鼻樑延伸至嘴唇、瞳孔和酒窩,均以亮眼的刺繡線條處理,柔軟的布料織物亦與頭部印堂和雙手的皮革、金屬巧妙結合,迥異的材質卻有相互平衡的效果。此外,加藤泉並非單純運用拾得物,他亦十分著重呈現物料的本質與特性,例如他不打磨修整石頭,而是直接在上面以丙烯顏料圖繪著名的人形頭像,展現了手工技藝的痕跡。
加藤泉大部分的作品命名都是「Untitled」,他期盼觀者可以跟隨自己的心,自行觀看、思考和感受,如同獲選參與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主題“Think with the Senses – Feel with the Mind. Art in the Present Tense”,意旨引領觀者重新面對藝術作品的本質。
加藤泉:「我一直思考的是如何能令繪畫變得有趣,變得更好。」
Izumi Kato
Untitled, 2019
Mixed media (pastel, acrylic paint, leather, embroidery, fabric, stone, metal)
202 x 68 cm
複合媒材人形的創作
加藤泉於2016年起運用拾得物(found objects)的概念,將香港工作室附近找到的花崗岩組裝、彩繪,並為人形雕塑進行首身異材質的搭配(如珊瑚和石頭、木頭和石頭等)。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藝術家陸續嘗試各種不同手法的「分隔」、「拼接」,例如在油彩畫布上以顏色分為上下兩個色塊,或在和紙上以刺繡手法拼合不同的區塊,並繪上人形,藝術家的拼貼人形逐步成熟,而2018年以布料拼貼所進行的大型立體人形創作,巧妙地融合上述異材質拾得物和拼貼人形概念,探索不同媒材拼接組合的有趣過程。
Untitled(2019)延續加藤泉過去幾年的人形藝術並有所創新,無論在配色、形狀線條、或異材質搭配上均十分豐富,遠觀就像一個直立在現代時空的古代精靈,反映藝術家獨特新穎的藝術語言。加藤泉往往會依憑直覺先選定材料,再尋覓能最佳展現該項媒材效果的繪畫工具和技法。這件作品主要媒材涵蓋布料、棉線、皮革、金屬扣環鍊條等人工素材,以及自然素材石頭,而顏料則運用粉彩和丙烯,以繪畫和刺繡拼貼併用的方式讓藝術家的彩繪和多種材料的特性彼此輝映。
Untitled(2019)
作品由三大塊布料縫合拼接而成,並運用許多細膩的手法處理。藝術家以手指代替畫筆,沾取顆粒細膩的粉彩,平滑的塗抹在布塊上,再以純粹簡約的線條和抽象圖案表現身體輪廓和各部位。加藤泉曾於訪談中提及:「作畫對我來說偏向腦力運動,每一次添加都要考慮,環環相扣。」在作品的色彩搭配上便可看出他的精心安排與韻律:正面以湛藍作為頭部和身軀的底色,並以明亮的黃色線條帶出臉部五官的深邃感,頭髮則有多彩的幾何圓圈作為裝飾;背面則選用寶藍、黃和紫等同樣高飽和用色帶出人物的生動感。
此外,不同素材的組合亦為這件作品增添獨特性,從鼻樑延伸至嘴唇、瞳孔和酒窩,均以亮眼的刺繡線條處理,柔軟的布料織物亦與頭部印堂和雙手的皮革、金屬巧妙結合,迥異的材質卻有相互平衡的效果。此外,加藤泉並非單純運用拾得物,他亦十分著重呈現物料的本質與特性,例如他不打磨修整石頭,而是直接在上面以丙烯顏料圖繪著名的人形頭像,展現了手工技藝的痕跡。